武汉市老旧小区改造有“标准”了 注重“一老一小” 优先改造“急难愁盼”
充分挖掘小区历史沿革、周边环境等个性特色,改造和增设适老设施、托育设施等,增设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及智能快递柜等……3月24日,本报记者从武汉市房管局采访了解到,市老旧小区改造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有关单位共同编制了《武汉市老旧小区改造技术导则》(以下简称导则),并正式对外发布。技术导则充分考虑了居民意见和建议,囊括了老旧小区改造全过程的所有工作内容。
市房管局介绍,此次导则内容系统全面,提供了改造范围、基本规定、项目策划、设计、施工、验收、移交、保修、长效管理、改造前评估与改造后评价的指导等多个方面。
“要注重雪中送炭,重里子轻面子。”市房管局介绍,此次导则明确了先民生后提升、先拆违后改造、先功能后景观、先地下后地上的基本规定,对居民“急难愁盼”的改造内容,要优先纳入改造清单。
充分挖掘历史、人文等个性特色
导则提出要充分挖掘小区历史沿革、人文背景、建筑风格和周边环境等个性特色,展现小区历史文化和风貌特色,延续城市的地域性和可识别性。建筑物修缮、院墙翻新、小区内活动空间的打造等,应与周边风貌协调,注重街巷、环境、景观的尺度、肌理与材质运用。
推进沿路老旧小区改造,宜以街、巷为主线,重点突出街景立面整修、管线入地、店牌店招整治和街头绿地、口袋公园建设等,打造特色传统街区。
注重“一老一小”设施改造
据了解,导则内容还提出注重“一老一小”的设施改造。如结合实际,改造和增设养老设施、适老设施、无障碍设施、托育设施等,包括对道路、坡道、出入口台阶、扶手、公共卫生间、电梯、停车场等部位进行无障碍改造,鼓励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同步实施物理空间、辅助器具适配、无线烟感、智能安全监控等改造;增设老年人饭堂、日间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动室等。
导则里还特别提到,可结合社区综合服务站、社区卫生服务站、住宅楼、企事业单位办公楼等,建设托儿所等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
对居民个性化需求充分考虑
导则中对于当前居民的个性化需求,也做了充分考虑。如对停车位不足的,结合实际改造和新建停车设施;结合实际设置电动汽车和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倡导有条件的小区设置电动自行车换电设施,并在换电柜内应具备BMS电池管控系统;集中设置智能快递柜及信报箱等。
导则中提到注重环境保护要求
为防止外立面污染,厨房油烟通过同层外墙直排至室外的,要求在室外排气口设置避风、防雨和防止污染墙面的构件,厨房吸油烟机选用高效油烟净化装置。
此外,还提出在屋面防水推广使用水性、高固体分的涂料,优先采用低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产品和使用低挥发性有机物(VOCs)含量原辅材料的产品。
改造后应实现长效管理
导则里还特别提到了,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如何实现长效管理的内容。如改造后的共有部分——供水、供电、供气、通信、有线等设施,移交相关专营单位;公共部位的其他项目移交物业服务企业管理,尚未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的交由社区居委会代管;有条件的小区,宜选聘市场化物业服务企业提供专业化服务;暂时不具备条件的老旧小区,宜采用居民自治模式进行管理,由社区帮助提升,逐步推进市场化物业服务;街道可将多个小区打包,统一委托红色物业服务企业实施物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