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加快老旧小区加固改造 推动城市更新
建筑新了、车位多了、花园美了……如今,不少老旧小区变了模样。一系列“升级版”改造的新思路新做法正在探索进行,不断“改”出居民的新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改造提升老旧小区、老旧厂区、老旧街区和城中村等存量片区功能,推进老旧楼宇改造,积极扩建新建停车场、充电桩。
随着城市发展进入城市更新的重要时期,城市建设进入存量提质改造和增量结构调整并重的阶段。老旧小区作为重要的存量,目前,乌鲁木齐正在全面推进其改造工作,加快补齐城市发展短板、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有什么新思路?探索出哪些新模式?居民的生活发生了什么样的新变化?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精准施策持续推动 切实满足居民需求
4月7日,在水磨沟区紫光小区内,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的前提下,40多名工人正在有条不紊的施工,有的正在铺设花砖、有的在平整土地、有的在砌砖、有的在开挖沟槽……
紫光小区于1992年建成,有24栋楼,1014户。小区属于2020年水磨沟区老旧小区改造配套基础设施工程,目前正在续建。
记者看到,一米多深的沟槽旁边立了几根铸铁排水管,有的已经锈迹斑斑。
“刚看到有几个单元门口都开始更换排水管了,什么时候轮到35号楼?”看到工人们干活,70岁的居民李钢印忍不住上前询问。
“大爷您放心,快了,都是按顺序改呢,到时候会通知您,有啥问题随时给我们反映。”乌鲁木齐创博建设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水磨沟区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甲方代表张建强说。
听到回答后,李钢印连着说:“好,好,这下就放心了。”
李钢印在小区住了22年,由于管网老化,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排水管网堵塞,“这两年政府一直在对小区改造,暖气换了后,房子热乎乎的,墙面没有霉点了,今年把排水改造了,彻底就舒心了。 ”
在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工程时,水磨沟区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坚持整治前“问需于民”、 整治中“问计于民”、整治后“问效于民”,让居民真正参与到其中。
在水磨沟区春光小区内,一辆挖掘机正在开挖土方,这里将重新种植草坪。居民再努尔·艾山说:“得知小区要改造,我就反映了能不能绿化多点儿,这样环境也更好。”
张建强说,根据老旧小区的实际情况以及市民的建议,制定了不同的改造方案。例如春光小区有33栋楼,1362户,分批建成,最早的楼栋建成于1985年,面对改造过程中的不同诉求,需要尊重群众意愿、倾听不同声音,今年重点解决小区管网老化、道路破损、绿化、停车泊位及休闲健身设施缺失等问题。
据悉,今年首府计划改造351个老旧小区,主要是2000年以前建成,覆盖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米东区、达坂城区、经开区(头屯河区)、高新区(新市区)372.9万平方米的房屋建筑面积,涉及1053栋楼、48426户居民。 目前各区通过实地踏勘,汇集社区、物业和业主意见,分别对每个小区制定了改造计划,计划4月中旬陆续开工建设。
立足全局统筹谋划 发挥社会各界力量
首府老旧小区改造主要分为基础类(满足水电气路暖及垃圾分类等居民基本生活需要)、完善类(满足加装电梯、完善消防通道、绿化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停车库建设等改善型生活需求和生活便利性需要)、提升类(满足丰富居民社会服务供给和提升生活品质,发展养老、托幼、助餐、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三大类有序合理推进。
《规划纲要》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
如何打造更宜居的社区居住环境,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城市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治理水平?
市老城区(棚户区)改造提升建设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建设管理组组长王鑫介绍,随着城市的发展,不少老旧小区配套设施老化、公共服务不完善等问题逐渐显现,同时一些小区的公共设施、空间环境也不再适应居民更高的生活需求。老旧小区改造已不再局限于基础设施改造等问题,而变成了系统化改造,提升老旧小区居民生活质量的社会工程,最终建成现代社区居民生活服务体系。所以今年老旧小区改造在完成基础类、完善类改造的基础上将加大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
从2019年起,乌鲁木齐正式启动了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目前累计改造了283个老旧小区。在改造中也形成了一批好做法好经验,例如充分发挥小区基层党组织宣传、组织、服务的作用,带动居民广泛参与小区改造;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施“订单”式改造;多方配合、统筹推进;建立长效机制等措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王鑫说,老旧小区改造工作点多面广,内容复杂,涉及领域多、环节多、部门多、单位多,所以需要统筹谋划,以老百姓需求的迫切性为优先级逐步推进。同时老旧小区改造不是孤立小区的更新,也要与周边环境改造配套结合在一起。
由于老旧小区改造投入大、周期长,要激发市场主体参与改造更新的积极性,鼓励多种社会力量参与改造。最终通过坚持以人为本、居民自愿,健全动员群众参与机制,真正实现改造项目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的新格局。